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中,论文都是我们常接触的学术写作形式。借助论文,人们可以深入探讨问题,实现学术研究的目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社会学概论的800字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社会学概论论文范文800字 篇1
理想是美好的,社会是和平的。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理想社会都有各自的不同。
我认为,人人平等是理想社会的必备条件之一。首先,每个人在法律和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我国元朝时,统治者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即使元朝时我国是多么繁荣富强,可是老百姓并不因此而感到高兴。因为他们感到自己没有受到尊重,同样是人,为什么自己比别人低贱呢?
没有战乱则是理想社会的另一种表现。战争是非常残酷的,善良的人们因为战争而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可爱的孩子因为战争而不能上学。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片荒芜的景象。因此,一个理想社会必须没有战乱,这样人们才能安居乐业。
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则是理想社会的另一种必备条件。没有统治者,只有领导者。政府则是为了帮助人民过上更加充实的日子,而不是压迫和剥削人民。那么人民也会更加努力地劳动,换取属于自己的劳动果实。
曾有一则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一位中国人和一位德国朋友在德国的莱茵河畔散步,忽然看见有两个不足12岁的小孩在河边钓鱼,这位德国人就走过去了,制止了孩子在这里钓鱼。原来莱茵河正处在休渔期。这个中国人就不理解了,问这个德国朋友那两个孩子你认识。他说不认识,随后有接着说了一句话:‘在德国,每一个孩子都是我的孩子。’”我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看到不好的事情能正确的做出反应。这本身是最正常的事情了,却要国家来提倡。
总之,一个人人平等、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就是我心中理想的社会。
社会学概论论文范文800字 篇2
说起校园爱情,你们一听到“爱情”这两个字,是不是特别敏感?在这里我想问一下大家什么是爱情呢?你们也许可能会说:“爱情不就是两个人永远在一起吗?”但我想问永远是多久?曾经他也许说过他会爱你一辈子。但一辈子有多少呢?
校园里走出的爱情经得起社会的风雨吗?真爱经得起考验,不过现在有很多的大学生只是为了一时的刺激,为了玩玩而已,打发在学校无味的生活。爱情很难,不过还是有经得起风雨的爱情的。有很多的大学生毕业说分手很正常的。
但你肯定想过毕业之后和他结婚生子,买房买车,一起创业这些。当你有想过吗?没有物质的爱情你们怎么可能长久,就算你想和他白手起家,创造财富。可是没物质的爱情是很脆弱的,可能你们刚谈恋爱的时候,从来不用担心经济的问题,大多数都是来自家里的钱。学生时代的爱情很容易被满足,或者只需要一句甜言蜜语,又或者被一个小小的礼物就可以开心一整天。但你有想过吗?这个世界和这个时代有哪个人不是现实的,学生时代的爱情是很幼稚的,有可能就是他眉眼弯弯,阳光灿烂,就可以让你满脸通红。
长大后你会发现女孩子需要买口红,包包粉底,新款衣服,可是首先是你得有钱。结婚之后就会有很多现实和物质的因素掺杂进来。也有很多时候女生都在抱怨,为什么毕业后,你们的感情就不一样了,结婚后会因为一些小事情吵得天翻地覆。而男生会想为什么她没有以前那么温柔可爱,善解人意,怎么跟以前差别这么大。你知道吗?现在社会上的爱情,已经被添了很多的添加剂,生活的物质已经成了一个很严重的生活问题,所以大学毕业后的情侣很多都是分开了的。
所以,校园爱情的懵懂。是社会爱情的过程,我希望每个人都有一个长久的爱情。
社会学概论论文范文800字 篇3
炎热的夏天,带着她欢悦的魔法,脚踏着已发黄的书本来了,所过之处一片沧桑。
七月份,已是深夏,学校也都放假了,孩子们像一条条期待游回大海的小鱼,欢呼着,跳跃着。他们的心灵是纯洁的,是乐观的,即使成绩不优异但是他们仍然那么活泼,他们不会因为期末考的不好而被家长逼去补习,天真的他们会容身大自然里去,去野外呼吸新鲜的空气,让清晨的温暖阳光沐浴着整个身体,成群结伴的玩耍,自在飞翔。
暑假中,我们去探望了奶奶,奶奶在我的印象中总是干干净净的,走到她身边总会闻到一股股淡淡的皂香。她的头发总是梳得那样好,没有一丝乱发。此时的她正坐在楼底等着我们,一边与人交谈,一边时不时地左右看看,好像我们会在她不经意间跑走似的。她看见了我们,急忙热情的走了过来,我叫了声奶奶。等奶奶走进时我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她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往日的欣慰却化成了恳求。让人想要好好陪陪她,无奈时日并不长久。
在这里呆了两周,我们就去外婆家了。临走时,她彷徊的脚步,沉默的誓言,惊扰谁缕缕心痛。谁的挂念,刻满岁月的痕迹,无声的流淌。谁的眼眸,布满了离别的痛,欲罢不能。一季飘零的思念,一季浅舞的忧伤,为谁?谁知,谁怜?亲爱的人儿啊,何苦痴迷,何苦等待,何苦忧伤!
过去的终将要过去,成长是在甜蜜的负担中艰难地前行。
暑期社会实践这几个星期,我真的觉得很有意义。通过此次的社会实践,我想,在剩下的一年初中时光中,我一定会努力珍惜时间,在夯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社会学概论论文范文800字 篇4
[摘要]
本课题把小先生制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联系起来,体现小先生制的现代价值,以陶行知的小先生制思想指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创新,解决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小先生制;社会实践;活动意义;活动原则;实践方法
引言
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郊区大场创办上海工学团,开展普及教育运动,主张“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从实践中总结“即知即传”普及教育方法,创立“小先生制”。何谓“小先生”,陶行知先生这样说:“生是生活。先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活。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和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小先生了。”“小先生制”是陶行知普及教育方法的一个重大创新与发展。这在当时遍地文盲的旧社会的扫盲、普教、治愚与治穷中开了先河,也真知灼见地指出了大国穷国普及教育的方案、原则、方法,更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启迪。社会实践目的是使大学生在活动中达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目的。事实证明,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展开职业规划,发展社会协调能力,完善个人修养,养成踏踏实实学习态度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把小先生制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联系起来,以陶行知小先生制思想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针对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展开探讨。
1、大学生社会实践意义
1.1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
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载体,以高度实践性、普遍认同性、广泛参与性,推进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养成,有利于大学生深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形成正确价值取向;有利于磨砺大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意志品质,培养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愈挫愈奋的执着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言行一致、脚踏实地优秀道德品质。
1.2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注重知行统一,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既可加强学校与社会信息交流,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巩固和强化课堂知识;又可把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活动结合服务开发,真正体现自身社会价值。
1.3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大学生可深入社会,学会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发现“理想我”与“现实我”实际差距,通过调整角色期望值、确立适当成就动机,完善自己,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逐步实现生活技能社会化、职业技能社会化、行为规范社会化、生活目标社会化。
1.4引领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身处“象牙塔”中的大学生,生活环境相对封闭,缺乏对外界了解,存在脱离现实的倾向性,喜欢仰望星空,缺乏脚踏实地;喜欢梦想,缺乏实干;空有知识,缺少能力等,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检验专业知识学习的一个优良平台,在真实职场情境中,能够增强对职业、行业、企业了解,认识并体验学校人才评价标准与职场人才评价标准差异,判定自身能力倾向与兴趣等,改变重知识轻能力传统观念,主动调整学习态度,尽早设计好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
1.5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在实践过程中检验、考察专业所学,体现学有所用、服务社会价值。如果大学生能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选择与专业联系紧密,在各自领域里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从中了解相关研究领域最新进展与成果,加强大学生对专业特色与科研水平认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创新创业兴趣,调动潜在创造力,明确就业方向,主动积累相关实践经验,转变就业期望和观念,为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落实、原则
2.1社会实践活动四个落实
①组织落实。成立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建立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思想素质好、吃苦耐劳的社会实践综合指导队伍,包括专业老师、学工干部、有社会实践丰富经验的高年级同学。
②资金落实。一是靠教育经费拨款,这一部分稳定,也是主渠道,但数量不足。学校应拨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专项经费”,争取社会资助,或学生勤工助学自筹资金,多方筹措资金。
③时间落实。寒暑假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好时机,但平时教学也应和实践相结合,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有始有终,提高社会实践质量。
④场所落实。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要场所,有计划建立一批稳定社会实践基地,巩固发展社会实践。在当地各级政府部门支持下,建立一些设施齐全的多功能基地,达到“双向受益”。
2.2践行四个原则
①社会实践同思想教育相结合。高校的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社会实践要和思想教育结合,更好的为大学生服务。
②社会实践同专业学习相结合。一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专业特点和水平精心安排社会实践内容。二是发挥专业课教师指导作用,带领学生推广学校科研成果,指导学生为企事业单位承担生产技术课题等。三是在专业实习中,适当安排社会实践内容。
③“双向受益”。“双向受益”指社会实践不仅要使学校和学生受益,也要尽可能使活动接收单位受益。
④“就近就便”。社会实践应就近就便安排,既省时省力,又便于开展活动。一是多数学生应回到家乡就近开展社会实践;二是集中组织的社会实践队伍应当精干,选择活动地点、活动内容应与活动目的相一致。三是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吃、住、行等应从简安排,不应过多增加接待单位负担,削弱社会实践效果,防止和杜绝以社会实践为名行观光旅游之实风气。
3、践行“小先生制”、办好大学生社会实践
3.1打品牌
我校行知学堂已经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知名品牌,并在品牌基础上成立行知学堂网络平台,包括建立行知学堂专门网站,行知学堂微信平台,行知学堂论坛,扩大我校行知学堂影响力,平台接受经验丰富高年级学生投稿,介绍实践经验;论坛接受低年级学生提问,由社会实践团队负责解答。
3.2有特色
根据专业特点定制社会实践,把原来大量分散、零星志愿者活动整合成特色鲜明的六支特色行动小分队:法律援助小分队、健康使者小分队、科技在线小分队、绿舟环保小分队、爱心接力小分队、公益服务小分队,共同构成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
3.3重传承
①建立相对稳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和當地政府,学校联系定期定时开展活动。活动时间地点固定,社会实践学生不一样,但讲授课程是系统和连续的。
②爱心传承,心接力行动,大学生教小学生,社会实践小分队带领小学生去为社会服务,培养小学生爱心,带领小学生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到幼儿园去教小孩子,践行小先生制精神。
③经验传承,高年级学生带领低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把经验延续下去,网络平台分享高年级同学和专业老师实践经验,低年级学生借鉴学习,在论坛交流,践行小先生制精神。
④看评价。社会实践活动与学分挂钩,规定一定学分要求,并把考核成绩作为实践课成绩,记入学生档案,把社会实践真正作为一门课程来抓,不完成者不能毕业;同时成立相应实质性机构负责。完善考核机制,对社会实践过程、效果、参与人员现实表现、取得成果进行科学的质和量分析考评,奖惩分明,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教育作用。
社会学概论论文范文800字 篇5
摘要:
本文从大学生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和提高入手,初步研究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分析、其理论依据、开展模式、存在问题以及实践效果。通过综合分析,指出有效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实意义,为深入探索和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实践;素质教育
为了找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并总结出一整套适合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从而更好地为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培养知行合一的优秀接班人,从2010年开始,重庆市各高校在市级领导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开展了“六个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六个一”包括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种树,带薪实习,到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到企业或服务一线做工,开展学军撰写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作为一名学生工作者,下面我就一些相关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必要性分析
从高校目前的实际情况看,面向社会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突破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跳出原有模式,放开眼界,面向社会,拓宽渠道,建立全方位的、开放式的、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才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而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一定要紧紧围绕高校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来开展,这是人才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需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这是由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决定的;
(二)这是由高校的根本任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改革的主旨决定的;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符合素质教育的认识规律;
(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模式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市情民情,增强与工农大众的感情,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重庆市委、市政府要在全市大学生中重点开展带薪实习、种树、学农、学工、学军和社会调研等活动,确保每名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不少于4个月的社会实践。自开展以来,我们采取访谈和问卷的方式,调查了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长江师范学院等高校。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各高校都在将自身传统的社会实践开展内容和形式与这次政府及社会高度重视、支持下的大学生“六个一”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并进一步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模式,以及思考理论层面的提升。现将已运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分析概括如下:
(一)逐层递进,社会实践目标系统化;
(二)创新模式,社会实践活动多样化。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分析
目前重庆市大学生社会实践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具体问题研究不够。大学生社会实践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社会实践的内涵;社会实践理论探究;高校各部门之间的配合;高校与社会各相关单位之间的协调;在社会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落实、指导教师工作量的计算、实践经费的筹措等方面存在一些困难;社会实践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素质上有何显著作用,特别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它的贡献表现何在,能否建立一个系统化的有效模式;大学生社会实践其效果如何评估;社会应如何配合,有关方面应做哪些工作;如何通过社会实践切实有效地深化理论学习;如何丰富和完善社会实践的形式;如何建立有效的社会实践场所和基地,使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过程中;如何长远地解决社会实践的经费来源和其他必要的物质条件等等。
(二)一些关系处理不够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必须认真把握和处理好一些关系。比方说,社会对大学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关系。社会环境对人们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面向社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同样面临着社会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的问题。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引导。任何因为社会消极面的存在而轻视社会实践、放弃社会实践的态度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当然,对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负面影响,应当准确预测和认真防范。
四、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分析
经调查,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当前重庆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总体保持着较好的发展趋势,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学生参与热情较高,自信心较强。一是大学生渴望参与社会实践,热情参与度很高;二是普遍相信自己能胜任社会实践工作。他们认为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洞察能力,还学会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进而寻求方法的本领,以及一定的社交能力和独立活动能力。许多大学生深有体会地说:“书本得来终觉浅,社会实践出真知”。
(二)学生认同社会实践的价值,肯定社会实践的意义。绝大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社会实践的价值所在,认同社会实践对社会、高校和学生的价值,肯定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意义,认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有效平台,既能得到锻炼又能积累经验,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在开展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他们在知识结构上主要得到了两个方面的收获:一是获取了关于社会现实生活的丰富的直接经验,加深了对国情、乡情的了解。二是在实际运用中消化了已学的知识,加强了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三)学生有明确的目的,普遍倾向与专业相结合。绝大多数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都有明确的目的,或为体验生活,或为检验知识,或为服务社会,或为提高竞争能力;并且普遍倾向与所学专业相结合,增强实践的专业性和技术含量,他们认为,社会实践要具备较强的吸引力,就要尽量紧扣专业,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切实有效的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全面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大学生的认知实践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这次重庆开展的“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和职业技能环节的培训,是学与思,知与行的有机结合,是重庆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种积极探索,是培养社会主义又红又专接班人的重要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1][2]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渝发[2010]27号文件《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
[4]《2010级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汇编》.重庆商务职业学院,2010